近五年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婚姻状态更趋稳定 ,男性未婚比例仍高,但城镇高知“大龄剩女”现象突出。
这是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3日公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常住人口婚姻状况构成发生一定变化,呈现较高、较普遍的稳定态势,有配偶人群所占比重提高,从2010年的68.1%上升到2015年的76.4%;未婚人群比重下降,从2010年的26.2%下降到2015年的17.2%。此外,离婚人群比重微弱上升,2015年为2.1%,比2010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农村剩男”标签背后隐藏沉重问题
北京市大龄未婚群体中,男性未婚占比高,但城镇高知“大龄剩女”现象突出。 调查显示,2015年,男性占大龄未婚群体的55%。不过,男女差距明显缩小,目前大龄未婚男性为女性的1.2倍,即每6个大龄未婚男性对应着5个大龄未婚女性,5年前这一比例为6:4。
调查显示,大龄未婚女性有92.5%集中在城镇,城镇大龄未婚女性中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以上的占比达81.1%;大龄未婚男性更多集中在农村,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比重达53.7%。
此外,调查显示,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出生有所下降,与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出生增加相比,当年出生人口数为17.2万人,比上年减少3.6万人,出生率为7.96‰,为“十二五”期间最低水平。今后,随着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等因素叠加,预计北京未来出生人数会有所增加。
多出3600万80后10%以上男性难婚
据华西都市报消息,过去的10多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树茁和他的同事在不断对人口普查信息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对全国28个省(区、市)300多个行政村的性别失衡情况进行了田野调查。
他们给出的结论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市场化、城市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复合影响,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已整体失衡。
李树茁等人根据几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对我国1980年到2010年间出生人口的性别情况进行分析,推算出这30年间,男性比女性多出大约3600万。“如今,这一代人正不断进入适婚年龄,失衡后果逐渐显现。”李树茁的判断是,从2010年开始,中国将经历长达几十年的“男性婚姻挤压”,“1980年代后出生的男性中,将有10%至15%的人找不到或不能如期找到配偶,农村失婚青年的比例要高得多。”李树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