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马铃薯产业开发高层研讨暨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也对包括饮食文化在内的各方面都将提出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树立“大食物、大粮食”的理念,以小康社会主食文化引领马铃薯产业开发,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新名词:“小康社会主食文化”
小康社会主食文化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食材本源的拓展。立足资源禀赋和消费需求,我们要树立大粮食、大食物的观念,实现食材的多样化。马铃薯以其自身的特点,成为重要的食材资源。
二是健康营养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改善食物营养结构的需求增加、愿望迫切,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呈现品质消费、绿色消费、个性消费新趋势。马铃薯以其营养丰富著称,特别是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成分,能够满足居民膳食结构改善的需求。
三是文化价值的传承。中国人的主食文化,涵盖着果腹美味、记忆乡愁,也承载着亲情友爱、道德伦理。马铃薯主食产品,拓展了传统主食文化的内涵,展示了不同主食文化的品味,体现了不同主食的使用价值。推进马铃薯主粮产品的产业开发,对丰富小康社会主食文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余欣荣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也对包括饮食文化在内的各方面都将提出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以小康社会主食文化引领马铃薯开发,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有其深刻的内涵和时代背景,紧盯的是小康社会目标,进口的是健康消费理念要求,开辟的是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融合的新境界。
新理念:“大食物 大粮食”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立足我国的资源禀赋和粮食供求现状,特别是顺应居民消费需求趋势,必须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要继续下力气培养人们消费马铃薯的习惯,把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意义十分重大。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有助于培养健康消费理念,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有助于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引领农业创新发展;有助于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引领农业协调发展;有助于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引领农业共享发展。
新契机:马铃薯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余欣荣指出,两年多来,农业部坚持“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以科技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积极推进马铃薯主粮产品的产业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科技创新驱动,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育种创新、产品研发和设备研发上均有突破。支持10多个科研单位和加工企业开展马铃薯主食产品及加工工艺的技术研发,筛选出10多个适宜主食加工的马铃薯新品种,成功将馒头、面条、米粉等传统大众型主食产品中的马铃薯粉占比由10%提高至70%、45%、55%。
二是科研企业联动,开发了一批主食产品,加快了科研成果向生产产品的转移转化。其中马铃薯馒头已在京津冀600家超市销售。
三是政策扶持推动,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在马铃薯优势产区和主食产品消费潜力区的北京、河北等9个省(市)开展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创建了一批示范企业,开发适宜不同区域消费习惯、不同消费群体的马铃薯主打产品。四是宣传引导带动,扩大社会影响,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培育了一批消费群体。
聚焦发力,扎实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
农业部印发的《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开发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要推进科技创新,强化马铃薯产业开发技术支撑。重点是加快育种创新、集成创新和产品及工艺研发;要强化示范带动,培育马铃薯产业开发主体。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培育一批带动力强、信誉度高的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要实施梯次推进,拓展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要巩固提升北京主中心,加力推进七大区域分中心;要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利用媒体组织策划宣传,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展销会、博览会等,向消费者展示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的新成果。让马铃薯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为居民餐桌上的健康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