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产粮大省河南丰收之后遭遇卖粮难,排队卖粮常态化,局地甚至出现了“走后门”卖粮现象:每车给验质员500元“好处费”,直接就能验质过 磅。这种卖粮怪相令国家惠农政策打折扣,直接损害到农民利益。对这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理应严惩,让政策红利真正回到农民手里。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100多亿斤。有关方面预计,2015年粮食产量将再创新高,由此 实现“十二连增”。在连续丰收背景下,国有粮食仓储缺口越来越大。以东北地区为例,其在秋粮上市前整体缺口约600亿斤,有些地方甚至连搭建简易仓的土地 都难找。
从表面上看,仓储压力大是因,导致农民卖粮难甚至“走后门”,但反过来看,仓储压力大也是果,因为随着国家粮食收购价格的逐年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 性不断高涨。就小麦而言,从2006年启动托市收购以来,价格从当时的0.68元/斤涨至现在的1.18元/斤,几乎翻了一番。另外两大主粮品种稻谷和玉 米,价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农民打的粮多了,而仓容又相对不足、甚至成为稀缺资源,卖粮难的现象自然难以避免;而如果监管不力,部分库点工作人员便会找到借机“寻租”、侵害农民利益的空间,让国家本来希望农民赚到的钱,实际上装进某些人的口袋。
要破解现阶段的卖粮难、杜绝需“走后门”卖粮等涉及腐败的收购乱象,短期需要盘活仓储资源、增加仓容供给,并且加强对于验质员等粮食收购人员的监管,防止“靠山吃山”。长远来看则应创新粮食收购模式和经营方式,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