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草原既是河西三大内陆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又是我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改良盐碱地建植的大面积人工草地,形成了广袤而丰富的草地资源,为生产出高原绿色畜产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成为我省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跨越的重要途径。
聚焦甘肃草原
祁连山下牧草青
—河西走廊草原之畜牧业转型发展篇
夏日的祁连山山青水秀,绚丽多彩,这是草原最美的季节,牛羊欢奔,青草低语,群山如牧民起舞,河流如哈达飘扬……祁连山草原既是河西三大内陆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又是我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举目瞭望,狭长的河西走廊草原带,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饲草贮备库,加之改良盐碱地建植的大面积人工草地,形成了广袤而丰富的草地资源,为全省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供了重要的饲草基础,为生产出高原绿色畜产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成为我省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跨越的重要途径。
丰富牧草养育繁多动物
记者走进河西走廊草原,仔细去端详:草根下,草丛里,无数的微生物和昆虫依赖草生存;草地上,多种多样的动物食草为生。一位草原专家的警言回响耳畔:“草,是陆地动物食物链的最雄厚基础,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草,地球上的动物食物链会顷刻间土崩瓦解。”
河西走廊草原种类繁多,牧草繁茂,为草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饲草料,养育了种类繁多的动物资源。天祝草原是世界上白牦牛唯一产地。肃南皇城草原被藏族史诗《格萨尔》誉为“黄金莲花草原”,培育出了著名的甘肃高山细毛羊。山丹大马营草原培育出了蜚声中外的山丹马。盐池湾、哈尔腾、鱼儿红等广袤草原,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栖息着白唇鹿、西藏原羚、野驴、野牦牛、天鹅、棕熊、黑颈鹤、雪豹、鹅喉羚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科学合理地利用河西走廊草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草业和草食畜牧业,正在成为一个强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国家生态安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加强作出新的贡献。
超载过牧转向草畜平衡
记者来到地域广阔、国土总面积达6.67万平方公里的肃北县。在党城湾乡大别盖村,但见一道道钢丝网、水泥桩将大别盖草场围栏封闭起来,里面的一丛丛盐爪爪长得格外茂盛,草根下的沙土也湿漉漉的。“十几年前,过度放牧使这里变成盐碱化荒漠,丛草不生。围栏禁牧十多年后,这里恢复了绿色。”肃北县副县长巴成对记者说。
沿大别盖行驶到盐池湾乡雕尔勒吉村,草场渐高渐厚,绿草萋萋,五彩的花儿在风中跳舞,清澈的河流在草原上蜿蜒百转,水天相接的河水里,洁白的祥云在湖中漫步。走在牧民祁达里图家的草场上,脚下厚厚的牧草让我们的双脚感到格外的柔和。“我们对国家保护草原的政策积极拥护,国家实施的草原补奖政策,我家养羊从1200只如今减少到500只,村上牧民还成立了合作社,相互监督养羊数量,再经县上草原监理局检查才发补奖资金。大家减少了养羊,我们盐池湾的牧草一年比一年茂盛。”
肃北县天然草原达7772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8%,为了保护草原生态,2011年实施国家草原补奖政策,根据草原理论载畜量为30.9万个羊单位,而实际载畜量达35.6万个羊单位。3年来累计发放草原补奖资金1.91亿元,禁牧草原760万亩;划定草畜平衡面积3607万亩,减畜4.7万个羊单位,目前实际载蓄量为29.5万个羊单位,使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缓解,草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为了既让草原增绿,又能促进牧民增收,阿克塞县按照“山上减畜增草,山下设施养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在县城的红柳湾设施养殖小区,刚刚领了养殖小区钥匙、63岁的扎开力亚对记者说:“我年轻时放牧,草高到膝盖,后来草又低又矮,甚至干秃了。放羊太多啃坏了草场,如今国家保护草原的政策好,我家羊从600只减少到300只,我准备将山里的羊圈养在养殖小区,即轻松又省劳力。”
为了让草原生态得到全面恢复,从2011年开始,阿克塞县在国家实行的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政策的支持下,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规模禁牧、减畜行动。在海子草原放牧的阿勒腾乡阿合塔木村牧民阿里哈别克告诉记者,他家以前有1200只羊,现在只剩下700只;以前有60匹马,现在不到20匹。阿里哈别克说:“减畜的不是我一家,全县牧户都在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减少了牲畜饲养量。”
据阿克塞县副县长冯辉昌介绍说,以前全县产业主要依赖天然草场发展纯牧业,如今通过发展设施农牧业逐渐破题起步,舍饲规模养殖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渠道。2013年,全县实现农牧业总产值7296.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7万元。
发展草原绿色畜牧产业
天祝县是世界上白牦牛唯一产地。记者看到了该县告别靠天养畜、加快转变牧区发展方式的喜人变化。喜秀龙乡南泥沟村牧民桑多吉家的后院,有一排排蓝顶白房的暖棚圈舍,还有一个篮球场大的牛栏,几十头白牦牛闲适地漫步、吃草。他说:“国家实施草原奖补政策后,我家每年享受补贴1.27万元,我用补贴修建了暖棚,牦牛在这里过冬,牛不像往年在草场上受冻而掉肉、掉膘了,反而膘肥肉厚。”桑多吉还用奖补资金种了30多亩甜燕麦、小黑麦,他说:“饲草种子都是县草原站免费送的,1亩能产2200公斤,比土种草产量翻一番,冬春的补饲草料完全够了,草料喂得好,瞧这牦牛长得多壮实。”
天祝县草原监理站站长曹永林说,天祝县由掠夺粗放型向生态效益型、靠天养畜向现代设施养畜转变,通过牲畜改良、舍饲规模养殖、草产业开发、特色养殖培育、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工程”,有力推动了生态保护与产业持续发展的“双赢”。
肃南县充分发挥“高原”和“绿色”两大优势,全力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高效畜牧业转变。在康乐乡康丰村,牧民新村旁是一方方整齐的养殖小区。在棚圈里,记者很新奇地看到,这里的大羊都穿着“衣服”。黄进林说:“天气渐渐变凉了,县畜牧局推广了‘羊衣’,是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羊穿衣服,保膘又保油汗,最主要是保护羊毛,毛质干净,卖的价钱高。”
肃南县是全国四大高山细毛羊基地之一,该县科学合理调整畜群结构和品种结构,压缩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山羊比例,多渠道引进细毛种公羊,建立高山细毛羊改良基地。2013年“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牧民收入的稳步增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西走廊,通过实施草原补奖、草原围栏、退化草地综合治理、禁牧、休牧为重点的草原保护建设,合理有效的草场封育和饲草料建设措施,不仅没有使牧民发生饲草困难,而且由于围栏区牧草长势良好,使牧民有了充裕的饲草储备,更便于牛羊的补饲育肥,增加了效益,又减轻了草场压力,使得这片珍贵的草原得以有效保护,加快建设,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