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份,很多媒体报道:山东省青岛市有个张庆涛的人把韭菜卖到了七八十元一斤的高价。
记者专门来到卖出高价韭菜的产地进行调查,发现这里的韭菜确实卖到了78元一斤。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村村民董仁:这不是(78元一斤的韭菜),这是大田(种植的韭菜),核心区的韭菜78元一斤,确实供不应求。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韭菜专业市场经理董吉波:韭菜要是能卖出这么高的价格,真是属于天方夜谈。结果最后还是事实证明,这里的韭菜就是卖出这个价来。
记者:他怎么卖出这么高的价格你们知道吗?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韭菜专业市场经理董吉波:人家这属于商业秘密,咱不知道。
韭菜如何卖出这么高的价格,村民们也是猜测纷纷,其中的奥妙并不清楚。记者更加好奇,多方打听后,找到了张庆涛。
他就是张庆涛。他告诉记者,就是这样的韭菜被他卖出了78元一斤的高价。
张庆涛:韭菜颈,特别的粗壮,有你的小手指一半以上粗,比家里用的筷子都粗。你看这个叶片非常的宽厚,它汁特别多,你使劲捏一下,本来是叶子,结果叶子里面都有了那种肉肉的感觉。
韭菜能卖出78元一斤,除了韭菜看上去的这些优点外,还有另外的原因。张庆涛告诉记者今年78元一斤的韭菜共卖出了15万斤,占总销售量的40%。不仅张庆涛的韭菜卖出了高价,在他的带动下,周围十多个村,近5000多亩韭菜的销售价格都比原来提高了,村民对他都很佩服。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村村民董秀恩:在我眼里是个高人,最起码他带动这一方的韭菜价格都提起来了,都卖出去了。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韭菜专业市场经理董吉波:他就是(我们)心中的神,感觉挺神奇的。咱村的韭菜是全国最贵的韭菜。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村村民董芝德:以前人均收入(一年)说5000元钱,现在在他的带动下已经快达到2万元(一斤)了。
从原先这里的韭菜最多只能卖到4元钱一斤,到如今卖出一斤78元的高价,张庆涛仅用了3年时间。
张庆涛是山东省莱西市人,2002年,20岁的他进入一家手机店打工。只用了七八个月时间,就被提升为店长,到2006年,他年薪达到了五十多万元。
2006年10月,张庆涛却突然辞职,要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转做蔬菜批发生意。别人觉得他是个外行,他却凭借一单铤而走险的生意,迅速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批发蔬菜商。
山东省莱西市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曹兴军:到07、08年在(东)庄头市场上成了小名人了。
朋友李明冬:他比较有头脑,确实做得比一些老干的还要好一些。
朋友董振兴:专业的都不一定赚着钱,这两年都是赔钱。这个人还是挺聪明的,脑子不简单。
他叫董振兴,是当地的蔬菜批发大户。2006年9月的一天,张庆涛解到,白菜价格已是连续两年走低,经销商们都不愿再收购。当地农户种植的白菜出现大量积压。
白菜种植户李柄昆:天越来越冷,不收货了不就冻在地里了。不管贵贱,一分钱也得卖了。
朋友董振兴:大部分(蔬菜批发商)一年赔了两年钱,都不想做了。
价格越低,越是没有人敢收购,烂在地里都没人要的白菜,张庆涛却花20多万元,收购了700多吨储存在冷库中,他的这种做法,让很多亲戚朋友都很担心。
朋友柳晓波:白菜这个价格就是一连好几年了,就是赚钱的机会很少。很多人都是因为存货,好几年的积蓄,一年就赔掉了。
叔叔张纯红:这个白菜就能储存到清明节,如果在这期间,卖不了的话,或者价格再不上升,白菜就全赔了。
而张庆涛却信心十足。
张庆涛:现在你跌破历史低点了,稍微一反弹,只要能正常的价格,咱们就能挣到钱。我的眼光肯定没错。
果然如张庆涛所认准的那样,四个月后,市场上的白菜价格疯涨,原先一毛钱一斤收购的白菜,竟然卖到了一块四,价格翻了十倍还被疯抢,这一笔生意,张庆涛就赚了70多万元。
张庆涛:就是战无不胜,自我感觉,我就是这个商界奇才。只要我认准的行业、认准的事肯定百分之百(挣钱),谁想挣钱就跟我干。
到2008年张庆涛靠着倒卖蔬菜赚了三百多万元。随后,他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商机。
2008年1月的一天,一个北京客户找到张庆涛,提出要长期收购水果黄瓜。当时附近农户种植的黄瓜都是本地老品种,根本找不到货源。张庆涛认为利润可观,就自己包下百亩土地,试种一些蔬菜新品种,直接供应客商,很快尝到了甜头。
张庆涛:有自己的基地,有定向的客户,减少不必要这些环节,就可以建立一个直接的供货关系,这样利润会更加好。
2008年,在这家水果店的位置,张庆涛开设了他的第一个蔬菜专卖店,销售自己种植的蔬菜,生意很好,一天的营业额达到五千多元钱。
原蔬菜专卖店员工任晓波:相当于他们摆小摊那种几个月的收入。
原蔬菜专卖店员工梁淞:中午这个饭都是轮流吃。配货车一天也要去三四趟。
张庆涛认准了这是实现财富飞跃的绝佳机会,他投入之前做生意积蓄的300多万元,一年内,就在青岛各县市开了十四家蔬菜专卖店。
张庆涛:就是成功模式的一种复制,当时那个时候你想,一天的营业额一个店5000元,十个店(一天的营业额)就5万元,你很快就成了千万富翁了。
原蔬菜专卖店员工任晓波:凡是感觉老板这个抱负挺大的,觉得应该行,这个开法,在青岛市最起码数一数二的。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连张庆涛自己也没想到。
山东青岛的张庆涛20岁时经营手机生意赚得第一桶金。24岁,他转行到陌生的蔬菜批发行业,却很快摸对门路,成为当地这个行业的佼佼者。26岁,他打造了从蔬菜种植到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并在当地开了第一家蔬菜专卖店,生意很红火,一年之内,他又接连开了十四家专卖店,可是,开一家店时赚钱,十四家店同时经营却赔得倾家荡产。
农户赵连玉:根本不行,这不是说包着干就能干的,因为你太年轻了,没有经验。
朋友李明东:咱何必去冒风险,还要投不少钱,找人家没走过的道去走呢?
张庆涛:也认真反思了一下,别人不干,咱们干的理论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半年时间内,接连十四个专卖店全部开业,按说开得越多应该越赚钱才对,可张庆涛很快发现了让他心惊的事,专卖店的数量在迅速增加,可营业额却不升反降。
原蔬菜专卖店员工梁淞:觉得可能做得不如别人吧。可能说投资不够,做得品牌不够再好,质量还不到位。
张庆涛:和市场上的菜比起来,既没有价格上的优势,和高档市场一比又没有品牌优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没有价格、没有品牌优势,逐渐的销量就萎缩了。
开一家店张庆涛还能够把控,可14家店同时运营,让他焦头烂额。特别是物流,成了致命的一环。原先他简单认为如果卖的多就多配车,卖的少就少配车。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张庆涛:用一个车把这批货配送下去,但配送的时间过长,有时候上午都过了正常的销售旺季了。如果你用好几辆车同时配货的话,牵扯到费用就增加了。
祸不单行,2008年10月的一天凌晨,突然刮了一场大风,把蔬菜基地里的大棚薄膜刮得七零八落,快要采摘的蔬菜百分之七十被毁,损失4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