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通气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赵宏彦透露,目前我国已经完成全国首次传统村落调查,掌握了近2万个传统村落的基本信息,两批1561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今年9月第三批名录公布后,传统村落“国家队”名单已经突破2000个。今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传统村落将达677个。
警惕去“土”求“新”、“涂脂抹粉”、盲目仿古、过度开发等“建设性”破坏
传统村落是指聚居年代久远,拥有丰富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具有丰富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但是近些年来,传统村落的自然衰败与人为破坏现象不容忽视。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小城镇与村庄建设指导处处长王旭东介绍,全国经调查上报的1.2万多个传统村落仅占我国行政村的1.9%、自然村落的0.5%,其中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村落已不足5000个。
近些年来,各地越来越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但保护工作在实施中也暴露出四大问题。
大拆大建,去“土”求“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县镇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方明介绍,在基层调研中,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将传统村落与落后、贫穷、“土气”画等号,看作是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的包袱,总是希望用城市社区的规划模式来改造传统村落,拆旧建新,结果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特色景观反被“千村一面”代替,造成建设性破坏。
“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不少专家反映,一些基层干部对传统村落保护不得要领,热衷于对传统村落“涂脂抹粉”。比如拿到财政补贴后,有些村子马上把古朴的青石板、石砌路铲掉,铺装上水泥路,还有些在小溪旁装上汉白玉栏杆,看起来好像更美了、更方便了,实际上是破坏了历史记忆。
盲目仿古、粗制滥造。不少村庄保护缺乏规划研究和具体指导,修复古建筑时加装白色铝合金窗子,随意搭建水泥牌坊,还热衷搞粗糙的仿古一条街,有的甚至张冠李戴,把古代城市建筑搬到乡村,结果是破坏了“真古董”,留下了“四不像”。
过度开发,影响人居。王旭东说,现在很多地方忽视传统村落的文化和生态价值,过度进行商业开发利用,不少传统村落沿街民居一刀切地被改为商业店铺,将原住民全部迁出,这对于传统村落是一种开发性破坏。
天人合一、尊重乡规民俗的传统思考方式是未来乡村规划建设的核心思路
“要保护传统村落,首先还是要营造一种文化自信。”方明举例,现在大家去农村都争着吃土菜,这说明农村餐饮业找到了自信,那么传统村落也应该有一种文化自信。“外来人是设计不好村庄的,城市规划那种棋盘式、开发区式的格局也是完全不适应农村需求的。天人合一、尊重乡规民俗的传统思考方式才是未来乡村规划建设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