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旱区主要作物雨水利用效率,服务旱区大面积粮食单产提升,5月28-30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山西省寿阳县举办了旱区雨水高效利用技术交流会。参会人员观摩了玉米超深松蓄水保墒示范区、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增粮示范田、寿阳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创新基地和旱作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讨了旱区雨水高效利用技术模式及成效,交流了节水增粮推进县项目进展。
会议指出,我国旱地面积约10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左右,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区域粮食增产的关键限制因素。突破雨水高效利用支撑作物高产的堵点难点,集成推广旱地节水增粮技术模式,提高雨水利用效率,是破解旱地粮食大面积增产和水资源短缺瓶颈的重要技术路径。
会议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性,立足节水增粮推进县项目实施,因地制宜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协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一是细化技术方案。聚焦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立足提高水分生产力,强化节水增粮技术模式向高密度种植、高质量播种、高效率水肥、低损耗减灾“三高一低”拓展,尽快报送项目技术方案。二是打造示范样板。按照试验—示范—推广技术集成熟化路径,项目县打造好千亩方和万亩片,树立标识标牌,明确主要技术要点,宣传展示节水增粮技术模式。三是强化指导培训。依托农业农村部节水农业专家指导组、科研院所、肥水技术推广队伍等技术力量,在关键农时,开展现场观摩、集中培训、巡回指导等,促进技术到位。四是搞好宣传引导。严格测产验收,科学总结成效,遴选节水增粮增效先进典型,加强宣传交流,营造节水增粮良好舆论氛围。
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节水农业技术骨干,有关专家、企业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农科院环发所龚道枝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王传云研究员分别就旱作农业模式创新发展和旱地玉米超深松蓄水保墒技术进行介绍,各省汇报了节水增粮推进县项目进展。山西省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郑必昭,寿阳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彭超,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有关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