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华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推动农垦成为国家掌控农业产业的战略力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8        
导读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空前重视三农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三农理论和政策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做好新形势下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空前重视“三农”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三农”理论和政策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和新举措。这些战略部署是今后推动农垦事业大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强大武器。农垦是老一辈革命家亲手缔造的屯垦戍边、保障供给、培养人才的特殊组织,是服从服务于国家核心利益的战略力量,具有鲜明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特征。经过几代农垦人的顽强奋斗,农垦事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高起点上,处于改革的最关键时期。

农垦系统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等战略要求,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任务,抓住机遇启动“国际大粮商”培育计划,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农业战线上的国家队、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国家宏观调控的突击队、新型城镇化的样板区、培养职业农民的大学校,巩固提升国家对农业战略产业的可持续掌控能力。

1,深刻理解新型农地制度,积极投身到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中,力争在国内再造一个新农垦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赋予农民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这种“三权分置”的新型农地制度,特别是鼓励农业企业成为承接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载体,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是拓展农垦发展空间的重大机遇。

农垦是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广泛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不仅不会造成非农化、非粮化,而且可以严防死守耕地红线、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粮食的国家掌控能力。目前,全国农垦耕地面积近1亿亩,粮食单产高出全国平均120多公斤,商品率高达90%。农垦要紧紧抓住农村土地综合开发和农业后继乏人的契机,再经营1亿亩耕地,保守估算可以增加粮食产量200亿斤以上。农垦的粮食总产将达到全国总产的10%以上,商品量将达到1200亿斤以上,按年人均消费400斤原粮测算,可以满足一半以上城市人口的消费需求。由于农垦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在经营中可实现储备功能,是流动的绿色大粮仓,在关键时刻能调得出、应得急、顶得上,切实起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作用。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垦在稳妥推进国际“走出去”的同时,要下决心在国内先“走出去”,组建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团队“走出垦区”,一方面积极参与土地公开市场流转交易,以承租流转农村土地方式,直接扩大农垦农业资源掌控范围。另一方面,在我国经营自家承包地的普通农户仍占大多数的状况下,着力做大做强农垦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增强社会化服务的实施广度和参与深度,以代耕代种代销代加工、投资入股经营等方式,带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小规模农户发展,进一步扩大农垦农业资源覆盖范围。

2,深刻理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持续推进农垦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拉长加粗农业全产业链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这是农业经营方式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多年来,农垦不仅农业生产力发展走在前列,经营体制机制也体现了“新型”和“现代”的特征,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今后农垦要继续总结经验,推进农业经营制度焕发新的活力。

农垦创新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必须牢牢把握两条原则:一是土地所有制性质是国有,不是集体;二是劳动者身份属性是国有企业职工,不是农民。农垦农业经营的基本主体是农场,农场的根本性质是国有农业企业。虽然多数农场采取职工家庭承包的农业经营形式,适应农业自然生产的产业特性,但农工承包国有土地和农场间是债权关系,与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的用益物权有着根本区别。农垦要着力强化和拓展国有农场的经营职能,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比较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创新完善农垦农业经营体系,需要放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大格局中、农业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加以谋划。国际农业寡头无一不是采取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在产业高端抢先布局,从而获取低成本领先优势,实现全球范围的资源和市场掌控。农垦要大力推动“集团公司+农场”“集团公司+农场+合作组织”“集团公司+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经营模式,把生产环节交给农场和农工,打造专业化、集约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同时立足农垦自有基地这一无可比拟的核心竞争力,将优势资源集中到战略产业和产业高端,有效整合从农资供应到终端销售的所有环节,特别是要占据产业链核心环节,始终掌握农业战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3,深刻理解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强化前沿技术的集成创新,更好地发挥农垦的引领辐射功能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在新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抉择,充分体现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示范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是农垦成立之初就担负的历史使命,也是今天农垦发展的重要职责。农垦要深刻把握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精准内涵,不断强化试验探索,确保新型农业现代化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推进农垦新型农业现代化,必须紧紧抓住战略着力点,深入实施“前沿农垦”战略,占领农业科技的制高点。要在有效整合垦区内外科技资源上下功夫,组建农业战略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同时,坚持以产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企业创新为主体,推进源头立项和生产需求嫁接,提高农业前沿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和水平。

种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生命线”,是提升农业战略产业掌控能力的基石。“一粒种子、一两黄金”,这是集中国家力量发展天然橡胶产业最初的真实记录。推进“前沿农垦”战略,必须把振兴民族种业放在突出位置。要发挥农垦优势,下大力气推动种业企业联合起来做大做强,着力提升品种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方面持续攻关,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

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制高点,是打造国际大粮商的核心措施。总的看,农垦信息化具有全技术手段、全产业链、全管理环节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农垦在培育国际化大粮商计划中,要充分瞄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最前沿,以农产品质量全国追溯平台、商贸流通平台、新型城镇化管理、职业农民培养等为切入点,重点在先行先试和集成应用上下功夫,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精准化和营销网络化水平,全面打造“智慧农垦”。

4,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道路,突出把握农垦小城镇建设重点,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先导区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注重质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李克强总理要求,要解决好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三个1亿人”的问题。这是中央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农垦要从“稳一方、保全局”的职责和实施国际大粮商培育计划的重要措施上,去认识和推进新型城镇化,找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发展的突破口,将农场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样板区。

农垦有1700多个小城镇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和边疆地区。近年来,农垦危旧房改造累计完成160多万户,农场城镇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小城镇发展的样板和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推进农垦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实现了农业转移人口以较低成本和代价就地就近集聚的城镇化,而且充分利用农垦农业组织化、农工职业化等优势,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有效解决了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农垦在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的同时,要以危旧房改造为突破口,重点解决小城镇的住房、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要培育和壮大农垦主导产业,广辟稳定的就业增收新渠道,带动周边农民向农场集聚,完成农民向企业职工的身份转变,实现农场变城镇、农民变市民;要加快建立农垦新型劳动和用工制度,完善招录、职业培训和考核体系,积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吸引更多的年轻的高素质人才投身农业,让职业化的农工队伍生生不息。

推进农垦新型城镇化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城镇合理布局、生态和谐。农垦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浓郁的人文底蕴,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要保护好、传承好。要着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行以减量化再利用、低消耗低排放为重点的新型农作模式,使农业资源永续利用。要全面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变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状况,不留任何脏乱差死角,建设“绿色农垦”、“美丽农垦”。

5,深刻理解新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推进垦区间联合联盟联营,增强国家农业宏观调控的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确保粮食安全任务依然艰巨。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面临的很大挑战在于主动权掌控不够,农业宏观调控的工具相对匮乏,往往陷入“调控悖论”的困局。在国内,储备调节的手段单一,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在国际,我国农产品进口所占比例很大,但缺乏话语权,特别是市场定价权和利润分配权不强。究其根源,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对农业战略产业的掌控能力不强,没有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的信心。农垦拥有大基地、大产业和大企业的独特优势,具备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人才、技术、资本与市场全面联通,是实施农业宏观调控最强有力的抓手,是打造国际大粮商最现实、最可行的载体。全国农垦要坚定举起“打造国际大粮商”这面旗帜,以谷物、天然橡胶、奶业等三大农业战略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种子产业、仓储运销业等三大关键环节为平台,实施联合体、联盟、联营体三大经营战略,推广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等三大现代经营模式,通过资源集聚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等现代经营方式,组建大型行业联盟和企业集团,用政府的手、采取市场化的手段,牢牢把握农业战略产业的话语权和控制力。

同世界顶级农业跨国公司竞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有真本事才行,农垦一定要大胆地去争一争。农垦的“垦”字,原意就是探索创新,就是敢于开拓、勇往直前。只要全国农垦联合起来、抱团经营,就一定可以和世界农业寡头一较高低,创造农垦新的辉煌。农垦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从中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挖掘创造出中国式的商业业态和经营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跨国农业集团发展道路,抢占未来世界农业发展制高点,使得农垦成为国家农业宏观调控的“终极武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定海神针”。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小编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华农网-https://www.huanongwang.com/news/show-150.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services@huanongwang.com。
0相关评论
 

华农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24 HuaNongWa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关键词:华农网|农业资讯|农网中国|农业信息|农业行情|公益农业|农业批发|农业供求|农业门户网|中国农业网|中国华农网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