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黄河两岸,绿树成荫,芳草如茵。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能科乡,山道两旁、广袤田野,一棵棵小树苗迎风挺立,随处可见一车车装满苗木的车辆整装待发,可见林地里村民拔草、育苗、起苗的忙碌身影。“今年终于出苗了!现在村里的苗木种植面积比两年前扩大了将近四倍,老支书的心血算是没有白费!”说起眼前的这一片树苗,正在和村民忙碌着运苗的下扎村党支部书记血日南加不由地回忆起了老支书叶旦尖措。
下扎村地广人稀,山地较多,一直以来,全村89户400多人既没产业,也无技能。为了脱贫致富,前些年,老支书叶旦尖措带领群众开垦了10公顷水浇地种植核桃树,却因经验不足而未取得收益,但是倔强的叶旦尖措并没有灰心, 2017年,他再一次提出成立合作社,通过苗木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想法。“全县大规模开展的国土绿化工作给大家吃上了定心丸,我们村海拔低,而且有大块连片水浇地,这么好资源优势不加以利用,还等到什么时候?”村民虽然心存顾虑,但最终还是被叶旦尖措说服。当年,由全村89户村民每户自筹1.12万元入股成立的“民富苗木种植合作社”正式挂牌,其中,村“两委”将19户贫困户到户产业资金作为股份投入到合作社,享受分红,也让该合作社成为全县第一个全村入股的合作社。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正当产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老支书病倒了。2018年1月,在与病魔抗争了数月之后,叶旦尖措猝然离世。村里没了主心骨,下扎村人伤心之余,纷纷惆怅今后的出路。
“老支书临终前,心里挂念的就是这一片育苗地,再三嘱托我们一定要把这片林子种好,带领大家早日脱贫致富,即使卖不上好价钱,也算是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荫,为一方百姓造福。”血日南加说到。老支书走了,但下扎村人发展苗木产业的脚步没有停歇。血日南加接过这一支绿色发展“接力棒”,步履铿锵,团结村民齐心协力,完成老支书的心愿。
有了之前种核桃树的经验,这次血日南加倍加小心。他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苗木种植中的重要作用,邀请农牧林业专家为合作社管理人员授课,学习苗木种植、施肥、除草、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技能,确保苗木质量。为了确保合作社苗木基地发展壮大,能科乡党委还专门为下扎村争取到天津援建资金、扶贫及财政专项资金共100余万元投入到合作社,购买生产机械设备,硬化田间道路、打通灌溉水源,同时,协调县林业部门与合作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将适栽苗木全面投入国土绿化行动中,合作社承包苗木的灌溉、施肥、养护等后期管护工作,实现合作社“订单”式销路的良性发展之路。
短短一年,下扎村就将苗木基地扩大到三个,共种植大小油松46万株。去年底,下扎村全体村民第一次享受到了生态“反哺”的红利,合作社分红时,户均收益1124元,入股贫困户另外多分得2000多元红利,此外,27名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每户又增加5000-10000元不等的工资报酬。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群众在这一片片绿色中看到了希望,“植树就是致富、造林就是造福”,大家感叹老支书的话终于得到验证。
据能科乡党委书记多杰多旦介绍,这只是个开头,要挖掉穷根,下一步还得提升产业优势,建设现代化、规模化的苗木基地,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苗木产业集群,以此带动全乡以及周边村民共同富裕。如今的能科乡,数万株油松漫山遍野,满目葱茏。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的国土绿化工作中,由下扎村合作社提供的近10万株油松苗木被县林业部门采购到各植树点,预计增收40余万元。目前,在下扎村的示范引领下,全乡4个村相继成立了苗木合作社,群众对植树造林积蓄了前所未有的新期盼、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