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119号公告,要求在非洲猪瘟防控期间全面开展生猪屠宰及生猪产品流通等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当前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用全民皆兵来比喻似乎也不为过,而作为猪肉流通链上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屠宰端开展非洲猪瘟检测的相信也是有所必要。但是记者却发现,公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引发了一些争议。
争议一:非洲猪瘟的检测责任方在于谁?
广东某屠企负责人王强(化名)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动物疫病的检测工作应该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而屠企依据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进行接收即可,至于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的实施主体应该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而119号公告要求屠企在屠宰前后开展非洲猪瘟的检测排查工作,实际上相当于把相关职能部门所承担的工作转交给生猪屠宰企业,这是有悖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的。
“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广东某地方动物防疫中心主任陈俊义(化名)表示,由于非洲猪瘟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如果在潜伏期内生猪不发病,也没有异常症状,但仍可能携带病毒,这种带有病毒的生猪也会被出具“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进入到调运环节被屠企收购。而作为猪肉产品流通的重要守门者之一,屠企是有义务和责任展开相关检测工作,扼守住非洲猪瘟的最后一道防线的。
争议二:屠企是否具备排查疫情的资质?
119号公告要求屠企严格做好非洲猪瘟排查、检测及疫情报告工作,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产品检疫应依法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官方兽医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而目前,很多屠宰厂采取在厂区数几公里外设置隔离检测点的方法,生猪进厂前需要进行检测以防病猪进入生产区。虽然每个屠宰厂都有驻场官方兽医,但驻场官方兽医一般只负责厂内的现场检测,至于厂外检测点的检测仍由屠企的工作人员负责,那么,这些不具备官方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工作人员是否具有“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的资格和公信力呢?
但抛去资质不说,对于设置隔离点进行检测这个举措,很多屠企认为还是很有必要,在当前非洲猪瘟越趋常态化的背景以及病猪扑杀的政策下,这是不少屠企自保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争议三:屠企是否具备排查非洲猪瘟的能力?
谈及排查非洲猪瘟的能力,就要从检测能力和经济能力两个角度来看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生猪屠宰厂样品采集和检测方面有关的要求,也没有出台规范采样、检测和记录等措施。”王强表示,由于没有一个官方的指导方法,所以很多屠企是根据公司的情况来制定检测标准的。
据悉,生猪在隔离检测点一般是先按一定比例抽样进行血液试纸条检测,发现疑似再进行PCR检测作确诊。而对于检测所使用的试剂,农业农村部也规定了要使用通过“第一批非洲猪瘟现场快速检测试剂评价”的检测试剂。
而据记者了解,三类通过评价的检测试剂中,试纸条类在初步检测的使用热度较高,主要的原因或许是其检测成本相对低廉。据了解,PCR检测的前期投入成本较大,设备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抛去设备的价格不算,检测一份样品也需要大概70元左右。至于快速检测试纸每份成本在150元左右,平均每头猪的检测费用约1-1.5元。检测试纸条的成本虽然更低,但据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仇华吉介绍,检测试纸条的敏感性比较低,如果猪只处于潜伏期,其感染病毒量较低,试纸条有可能检测不出来。
从屠企的角度来看,检测设备、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营、检测试剂、检测人员的培养、人力成本等等都将给生产成本带来不小的负担,而具备这样较强经济实力的屠企相信并不在多数。
争议四:检测所带来的影响谁来买单?
抛去上面提到的检测设备、检测试剂等明面成本不说,屠企更在意的是检测流程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如何。首先是生产效率方面的影响,据悉,目前非洲猪瘟快速检测试剂抛去样品处理的时间,一般需要40—90分钟才能出检测结果,而为了等待检测结果,屠企就需要频繁停机、开机,而这也将降低生产流水线的效率,如果按照每批生猪平均60头,平均屠宰车速500头/小时,每天屠宰8个小时来计算,屠宰量将由4000头减少为600头,下降了85%之多,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
其次就是检测一旦确诊为非洲猪瘟阳性对屠企的延续性影响。根据119号公告,屠企如果检出疑似疫情后,需要把阳性样品送往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确诊,这里大概需要需要1天的时间;如果确认为非洲猪瘟阳性,彻底消毒后2天才能申请评估;评估合格后开始生猪收购到次日屠宰又需要1天,也就是说从送检到恢复生产至少需要停产5天。
除了停产外,确诊后对待宰生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所带来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财务成本等都对屠企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屠企承担起了检测、排查这些原本不属于自身范畴内的职责后,所带来的风险、成本上升又应该让谁来买单呢?”王强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