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华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让智慧农业“信号满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2    资讯整理:华农网        
导读

轻点手机,实时查看大棚内蔬菜生长情况;在线下单,深山优质农产品销往千家万户;导航定位,村里土地管理规划连上“大数据”……集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一体,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信息技术,如今开始走向田间,让农业变得聪明起来。

  轻点手机,实时查看大棚内蔬菜生长情况;在线下单,深山优质农产品销往千家万户;导航定位,村里土地管理规划连上“大数据”……集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一体,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信息技术,如今开始走向田间,让农业变得聪明起来。

农业生产端的智慧化场景清楚明晰,然而这只是智慧农业的一角。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快速市场化,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对农户和企业的困扰越来越大,丰产不丰收的问题亟待解决。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来帮助农业打破信息壁垒,管理市场风险,实现产销高效对接,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领域渗透,智慧农业发展正逢其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健康发展。信息技术与农业“连线”,给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深刻变革,为现代农业发展点亮了智慧之光。

顶层设计,引航发展方向

联合国曾作出预测,到2050年,地球上居住的人口将达到96亿。随着可用耕地越来越有限,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问题:用什么来养活这一庞大的人口?

过去,依靠科技能够解决温饱问题,未来要想继续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与质量,需要让农业的经营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朝着更加精准化、互联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

融合卫星遥感探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地引入智慧化的思想,实现耕种作业精准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产业发展现代化,这样的智慧农业堪称现代农业中的“高大上”。

如此“高大上”,自然离不开国家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将“互联网+”行动提升至国家战略。4个月后,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明确提出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的总体目标。

着眼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农业信息化政策密集出台,搭起了发展智慧农业的“四梁八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2016年底,国务院先后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作出总体部署。

随后,农业部相继出台《“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

顺着这一思路,抓住“互联网+”时代机遇,抢占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将信息化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成为“三农”工作者的共识。农业部门迅速行动,不断加大智慧农业领域的投入:

为推动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农业部从2013年起,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天津、吉林、上海、江苏、安徽等省份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未来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范围还将拓展至10个省。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从2014年起,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陆续开展,截至今年6月底,建成运营6.9万个益农信息社,累计为农民提供公益服务1115万人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28亿元。

农业部每年还安排资金支持条件好、有积极性的地方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电子商务等试点。2016年在北京、河北、吉林等10个省(区、市)分别开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推动12家电商企业与10省份签订共同推进农业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协议,探索农业电子商务新模式。

百舸争流,彰显企业活力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新工具正将农业推向全新的“智慧农业”时代。

掌握着这些科技新工具的农业企业正勇立潮头,助推潮流的前进趋势。有的从传统的农机企业走来,依托自身的机械优势,嫁接上数据收集系统,掌握农田里的更多实时数据;有的从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走来,把自身掌握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在农业这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创出一片新天地……

站在雷沃重工的全国三夏作业中心里,可以实时看到不同区域的小麦收割机数量,根据每天的数量变化,能够绘出收割机跨区作业路线图,甚至获得每一台收割机的作业面积、收割量等田间数据。这些数据的获得,正是源于加装在机器上的数据收集装置。一拖、雷沃、中联重科……一批国内农机企业纷纷加快了“智慧农机”的研发步伐,提升产业竞争力。

智慧农机仅是智慧农业的一个细分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人口在不断减少,农业的规划化在快速地推进,由于降低成本的需要,农民对智慧农业的需求日益旺盛。如加装传感器,可以通过实时的信息交互获取土壤、作物、空气等农业基础信息,预测气候模式和农机运行情况等。这些实时的海量数据将驱动并引导农民在合适的时间作出最优决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作物产量,最终实现农业的智慧化。

在安徽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创建了物联网小镇,基于农业主产区行政镇建制单元,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搭建大数据中心和运营中心平台,建立起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小镇智慧程度很高,农户只要点一下手机上的APP,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就可以实现为田间农作物精准灌溉、施肥。

而在河南商水县,智慧农业全面开花,从土地流转整合开发、农业生产决策到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和互联网进入了农业的各个环节。县域单元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已初见雏形,依托布瑞克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充分整合县域、全国、全球的农业产业数据资源,为商水的农业产业规划、招商定位、企业发展等提供智能决策,正逐步改变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借助平台,商水的合作社更是用上了“高大上”的消费大数据,通过对互联网人群的精准画像来进行营销,订单的转化率是普通电商的10倍。

日前,华为XLabs发布智慧农业白皮书《联网农场智慧农业市场评估》,预测2020年智能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亿美元增长至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我国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

正是这巨大的市场,吸引着企业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智慧农业成为各类资本进入农业的重要选择之一,也成为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主要切口。企业活力无限,百舸争流,引领推动农业的智慧化进程。

 扬长补短,加快推广落地

从线上挂单买卖到线下冷库仓储,连上大数据,山东潍坊姜农彻底告别了姜价“过山车”。这一转变,得益于今年初上线的大姜购销B2B平台“神州姜窖”。在“神州姜窖”总经理张轲看来,智慧农业用现代化手段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大幅提高效率与收益。但他也有自己的担忧:“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大数据相当重要,但这些数据分散在各处,想要完整收集起来,技术、资金、人才等都面临着现实考验。”

眼下,从农业物联网工程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再到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智慧农业的应用和推广,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开始时间较晚,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业内专家指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当前,中国的智慧农业发展还只是依托农业产业链、农产品价值链的某些环节、某些片段探索性地应用信息技术,或者说只是将涉及到智慧理念、农业技术、方法的一些片段在生产过程中有所应用。”

那么,智慧农业推广,究竟难在哪儿?技术瓶颈是第一道关口。业内专家认为,由于信息网络、管理工程和农艺技术的集成度、契合度还不够,涉农数据的采集、挖掘及分析能力还比较弱,农业智能化程度还不太够。当前亟须增强面向农业与农村的信息化科技创新能力,用新技术、新设备引领智慧农业发展。

智慧农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记者采访发现,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投入期集中,回报周期却很长。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偏低的情况下,一些物联网等信息设备很难大范围推广。据了解,一套物联网设备需要几十万元,普通农户甚至是规模经营户往往无力承担。

“眼下,农业用地为基本农田,不能用于融资抵押,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企业在推广智慧农业时很难迈开大步。”山东向阳坡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春亮建议,政府成立融资平台或产业基金,以入股、控股的形式直接参与智慧农业发展进程,协调农发行、国开行进行资金支持,既解决了资金缺口,又能有效调动农业企业参与智慧农业建设的积极性。

智慧农业要突破一二三产融合的瓶颈,要从让农民种得好,进一步走向卖得好,没有合理的市场预判和生产规划,往往会使得生产端的基础设施投入变成亏损的第一步,让农民望而却步。

此外,智慧农业应用还不够“接地气”,在满足农民使用需求方面还要继续探索。湖北荆州市在打造“中国农谷”的过程中发现,智慧农业的发展动力,除了来自产业需求,也要结合农民诉求,尤其要注重满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三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对信息化的需求。
 
(文/华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华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华农网-https://www.huanongwang.com/news/show-1272.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services@huanongwang.com。
0相关评论
 

华农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24 HuaNongWa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关键词:华农网|农业资讯|农网中国|农业信息|农业行情|公益农业|农业批发|农业供求|农业门户网|中国农业网|中国华农网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