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帕塔哥尼亚(Patagonia),我首先想到的是风。这里的风不但速度快,而且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风把树都吹倒了,只剩下草;风把人都吹跑了,只剩下记忆。凡是去过帕塔哥尼亚的人肯定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里,但只有很少的人愿意留下。
上面这段话是我10年前第一次去阿根廷时写的,文艺范儿十足。那一年我背着背包去旅行,关心的是阿根廷绝美的风光。这个国家地理位置特殊,北边是热带雨林,可以看到世界第一大瀑布伊瓜苏瀑布;南边是帕塔哥尼亚荒原,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好看的Perito Moreno冰川;东边是漫长的海岸线,到处是沙滩美女和运动着的巴西青少年;西边是安第斯山脉,湖光山色堪比瑞士。我四个角都走遍了,唯独没有去阿根廷的中部,那里有著名的潘帕斯草原,但据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农庄,种满了小麦玉米(1551, -1.00, -0.06%)和大豆。
庄稼,有什么看头?我当时这样想。
五年前我第一次去巴西,只去了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看到了基督像和Ipanema海滩,遥望了一眼半山腰延绵不断的贫民窟,再进到著名的马拉卡纳足球场,看看那些黄衫明星们留下的脚印,就觉得自己到过巴西了。巴西除了足球和里约还有什么?对了,还有亚马逊雨林。后来终于有机会去亚马逊雨林转了一圈,看到的全是石油公司留下油坑和农民们开辟出来的橡胶(11210, 95.00, 0.85%)和咖啡园。那次旅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热带雨林,看到的当然就是这些了。再后来我有机会去非洲的热带雨林转了转,怎么说呢?偷偷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吧:真正的热带雨林一点也不好看,除了绿色没别的颜色,满眼都是杂乱无章的枝桠,看不到几朵花,野生动物更是难得一见,别信BBC的纪录片,人家在雨林里待了一年才拍到几个好镜头,集中起来展示给你看,当然好看了。
虽然看上去不美,但我也知道热带雨林对于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后来看到一篇文章说,巴西农民为了种大豆,然后出口到中国换外汇,竟然把雨林都砍了,我无比气愤,一直想着为亚马逊雨林做点什么。机会终于来了,今年3月份我有幸再次踏上南美洲的土地,目的只有一个:看看南美洲的庄稼,尤其是大豆,我想看看人家的大豆都是怎么种出来的,为什么千里迢迢运到中国还能赚钱。
最近几年,大豆这个名词屡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但总是以一种悲情的身份出现,前面冠以“拯救”二字。大豆原产于中国,但2013年中国进口了6340万吨大豆,平均每个中国人分到90斤,几乎相当于一个苗条姑娘的体重了。中国自己只生产了1200万吨,不到进口量的20%。有人说,这些进口大豆如果全都在国内生产的话,按照目前的平均亩产量计算,需要5.3亿亩土地,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必须进口。